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歙县是文物大县,县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体建筑60多处,且多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面对持续干旱天气,歙县文物保护部门会同属地乡镇,深入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行动,切实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11月3日上午,在许村镇许村村,通过消防水泵供水,镇义务消防队队员们正对国保单位大观亭、高阳廊桥实施降温降燥作业。自然洒落在屋顶上的水滴,既达到了对文物降温降燥的目的,又避免了水柱直接喷射对文物本体造成的损害。“我们有两台机器,两人一组给文物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水不能浇到木质结构上面去。”消防队队员许达介绍道。
目前,许村镇建有微型消防站,消防监控室实行24小时值班,可实现对国保单位的智能化监控。同时,镇里成立了拥有9人规模的义务消防队和50人规模的消防预备队,并且发动志愿者强化夜间文物安全巡逻,每晚巡逻3次。创新文物保护利用,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在文物古建筑保护中,歙县形成了县、乡镇、村、民间组织四级保护管理网络。周良荣是国保单位昌溪乡昌溪村周氏宗祠的文保员,巡逻是周良荣每天必做的事情。“这个宗祠有700年的历史,我们有责任维护好它。”文保员周良荣说。
为确保消防设备得到有效的运行维护管理,发挥各消防设施的作用,歙县经市场化运营引入专业力量,择优选定黄山斌洪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为文物消防提供技术支持,负责相关消防提升工程的后期维保工作。黄山斌洪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洪说:“我们在做技术指导的同时,也加强了消防设施设备的维保力度,为文物安全做有力保障。” 国保单位有了“护身符”,推进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更需要全民参与、防患于未然。
近三年来,歙县共投入近4000万元,对六个重点乡镇进行了消防工程系统的建设。目前,六个重点乡镇已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消防训练和演练,全县所有国保单位均实施降燥全覆盖。
编辑:洪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