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是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的基底。传承耕读文化不单是知识和科技知识的传承教育,更是以心传心的修德开慧方法文化传承教育,是身、心、灵一体的全艺术教育,是启迪与培养生活技能与才华的全生命教育,是种植人类心智与理想最肥沃的土地,是确立人生远大理想与初心的第一个平台,它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的根基。作为乡村学校的的源芳中心小学一年中对传承耕读文化与课后服务的有效融合,做了一些初步简单的探索。
一、丰富课程资源,让耕读文化入脑
学校深度挖掘《三字经》、《弟子规》及古诗文中的“耕读文化”内涵,建立课外传统诗文大阅读环境,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了解耕读文化留下的勤俭持家、以德立身、重视读书、诚实率真、学会感恩等思想精髓。
为了使传统“耕读文化”得到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学校所在地的“耕读文化”资源。如,农业生态环境、农林牧渔等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农家生活等校本课程资源。
二、美化校园环境,让耕读文化有形
学校进行了专门的思考设计,重新布置学校的环境,还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关于彰显“耕读文化”的对联或文章,制成精美的展板布置于校园内。少先队组织学生开展了“耕读文化”的对联、散文和家训等写字竞赛。在课后服务的书法班,学写如“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家训条幅,潜移默化学生。
三、参加劳动实践,让耕读文化成行
耕读文化的要义是以“耕”为先,即重视劳动与耕作。为了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土味”课堂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体验耕读的魅力,以家风家训传承耕读精神,如让学生在各自家房前屋后中开辟一块菜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以观察为主,协助完成浇水、剪枝的任务。中高段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实验活动,从播种、施肥一直到养护、收成。到了收获季节,品尝着自己种植的蔬菜和水果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在校开辟红领巾成长实践基地,举办24节气文化节,让家长带领孩子根据不同节气时令寻找食材下厨,家校联合注重耕读传家的教育理念。在劳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劳动技能,还树立了劳动观念,达到了“以耕养读、以读养耕,耕不忘读、读不忘耕”的目的。
传承耕读文化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让课后服务绽放出异样的精彩,又磨砺了学生的心志,塑造了学生的个性品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育人策略落地生根,结出丰硕的果实。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