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歙县小川乡古稔村:省级贫困村的蜕变之路

2022年09月01日 07:03:35 来源:歙县融媒体中心

小川乡古稔村,距歙县县城55公里,离浙江千岛湖70公里,这里曾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一没资源、二没外援,村集体收入为零。2018年以来,村党支部书记吕佛才与村“两委”班子一道,以本村的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为切入口,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改善环境、兴修道路、发展产业。如今,老一辈村民口中的“苦路源”已蜕变成产业兴、村貌美、文化浓的小康文明先进村。

古稔村地处新安江歙县段中游的深山中,经过蜿蜒的山路,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和别出心裁的微景观。在村党支部书记吕佛才的带领下,记者步入了古稔村村史馆,它由废旧学校改造而成,兼具大礼堂和博物馆两个功能,展柜里、墙壁上陈列的各色物品,都在默默诉说着村子的过往。

“这些是我们村民在部队里当兵留下的证件、旗帜、衣物,他们自愿捐出来放在这边。”吕佛才边走边介绍道。五年前,古稔村也和大多数山村一样,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状况差、老旧房屋损毁严重。2018年全村通过完成《古稔村2018-2021年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6个村民小组建设了通组道路、农副产品晒场、停车场和公共厕所,解决了一系列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借助人居环境整治,原先破损严重的小学校舍被改造成村史馆。“可以把村史展示出来,老人在里面可以看看电影休闲一下,还可以操办村里的红白喜事。”一路上,吕佛才向记者介绍村史馆的用途。

出了村史馆,沿着村中主干道一路前行,路旁随处可见泉水鱼塘,在半山腰处十几口鱼塘更是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村中重点打造的——“皖浙1号”自驾游线路特色泉水鱼养殖基地。

特色泉水鱼养殖基地是古稔村八大产业基地之一,总投资近300万元,通过养殖鳜鱼、鲟鱼、鲫鱼等,带动村民就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除了养殖业,村子还筹建了古稔半山百香果生产基地,建成高山有机茶生产线,各大产业基地每年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3.4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产业基地多数由书记吕佛才个人出资筹建。 

“我对这个村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想把村民带动起来,共同富裕。我们投入了4000万元左右,我自己也投入了2000多万元,主要是修路,现在每个组都有了停车场、公共厕所,路灯和监控也已经全覆盖了。”吕佛才说道。

村庄美、产业兴带动了旅游发展和村民就业,村民的宜居感、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以前没人来,现在吕书记带领大家把村庄建设得很好,现在有许多人在家就可以打工,一年都可以挣一万多元。”小川乡古稔村村民吕翠仙说。

谈到村子接下来的发展,吕佛才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希望引领全村群众由“一产”向“三产”跨越。两委班子在深度发掘古稔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打造“石马山”“百步阶梯”攀登、映山红观赏和古民居休憩等旅游项目,发展健康徒步旅行,并将八大产业基地与徒步旅行有机结合,最终通过乡村游增加村民收入。

吕佛才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以前几乎为零,增加到今年50多万元,农民收入也从原来的几千块钱提高到18000多元,现在看到村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我心里也非常开心。”

【记者感言】

以“石马山”旅游自然景点为依托,因地制宜打造八大产业基地,华丽蜕变的古稔村正是歙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当前,歙县通过党建引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积极盘活资产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幅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新安山居图”正壮阔铺展。



编辑:洪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