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金家岭村是黟县县委的诞生地,位于黟县中部,距县城5公里,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西递之间,紧邻舒秀文故居。全村现有316户,总人口999,8个村民组,另农家乐10户、种养殖合作社4个,区域面积1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6公顷,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一个以种养殖为主、多业并举的村。
1红色资源带动红色旅游
屏峰山下的金家岭村,是黟县革命斗争发源地之一。为了弘扬红色文化精神,2006年,这里建成了中共黟县县委诞生地纪念馆。金家岭村书记向我们介绍,1932年12月,中共黟县县委在金家岭屏峰山上正式建立;此后,这里一直开展革命斗争活动。为弘扬革命前辈的革命斗争精神,2006年,中共黟县县委决定在金家岭建中共黟县县委诞生地纪念馆,2018年重新进行了布展。
纪念馆为二间结构的土墙屋,面积80平方米。在纪念馆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镌刻着“中共黟县县委诞生地纪念馆”。右侧有一宣誓墙,上有“入党誓词”。整个展厅内的布置庄重、朴实,大门照壁上是“永远的丰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前言,墙上,有“热土思潮”“星火燎原”“救亡图存”“迎接胜利”“奋发图强,激励永恒”等板块,记述了中共黟县县委诞生始末、黟县县委的建立、土地革命时期党组织的红色历史。照片墙悬挂了革命活动痕迹和当时革命党人图片。展橱内,陈列着游击队使用过的电话机、马灯、花瓷碗、竹茶壶、瓷壶等物品。
很巧的是,就在金家岭村书记带领我们参观纪念馆的时候,一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家人的带领下也来到了这里进行暑期红色研学,书记一边带领我们参观,一边向我们讲述金家岭村的红色历史。纪念馆建成后,每年都有学生、机关干部、游客前来参观、研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七一”的时候来的人会更多一点, 我们这里从建馆到现在(参观)有 3 万多人了。屯溪的、祁门的,三区四县的都到我们这里来参观过的!”书记自豪地说。
金家岭的红色资源明显,加上附近的宏村的风生水起,随着红色资源的深入发掘,乡村振兴更有前景。
2引入新兴产业 开辟增收新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基础。今年来,金家岭村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经济,加速实施“两强一增”行动,通过实地考察、招才引智,推动土地流转等措施,跑出乡村产业发展加速度。
“大家好,我是灵芝大叔,我现在处于神秘北纬三十度的黄山余脉金家岭屏峰山,这里四季温和、气候湿润,是灵芝生长的最佳环境......”这是黄山圣芝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王继俊,在抖音APP上进行的直播。
我们一行来到了黄山灵芝研究所,圣芝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接待了我们,他向我们介绍目前公司流转土地120亩,投资1000多万元,目前灵芝基地暨中药百草园一期项目正式建成运营,已种植有机椴木灵芝15亩、黑玉米80多亩。
采访灵芝大叔王继俊先生时,谈及为何要选址在黄山建立灵芝基地时,他给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理由。“我们考察市场考察了4年,黄山的自然风貌,我们有朋友在宣城种植灵芝,做的很好,我们经常出差一起交流,我得知他的灵芝的菌种来自于黄山,灵芝在古时文献中也有黄山灵芝的记载,黄山毛峰、黄山灵芝等,因此,除了经济价值,在这里建立基地这里也有一定的文化优势.在这里种植灵芝是可以传承下去的……”
灵芝大叔还告诉我们,灵芝基地也会招聘当地的年老的农民进行除草、挖渠等,每年可吸纳30多名周边群众务工,尤其是那些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无固定收入的老人,人均增收1万余元,为当地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新路径。下一步,还计划与金家岭村进行深度合作,以“灵芝+”和“竹下灵芝”为主攻方向,培育辖区农户种植灵芝、黑玉米、黑豆等高价值农产品,养殖灵芝鸡等,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做大做强黄山灵芝产业,把黄山灵芝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都叫得响的特色农业品牌。
采访结束,灵芝大叔热情地请我们喝灵芝茶,向我们介绍灵芝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金家岭村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引入新兴产业,赋能传统文化,借助地理优势,集合各种乡村资源要素,点亮了金家岭乡村发展的火把,照亮了金家岭村民的致富增收之路。
编辑:洪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