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徽聚丨卢村:天开羊栈胜境,地辟灵邱雉山

2022年08月31日 11:26:23 来源:BNU 徽聚暑期实践队微信公众号

雉山村又名卢村,位于黟县北部,地处羊栈岭南侧,距宏村仅2公里,是以卢姓为主聚居的古村落。先后被认定为第九批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等称号。

全村510户1460余人,下属12个村民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蚕桑、茶、林业、毛竹、旅游等多业并举的大村。全村土地面积42270亩,其中水田646亩,旱地266亩,茶园3172亩,桑园588亩,山场37600亩。

卢村山水

卢村靠山临水,村西小溪名下门溪,村东小溪称前街溪,至村南汇合而成丰栈河。村东民宅依溪而建,临水一侧多挑出,建有敞廊,别有一番情趣。一级级青石抬阶,一座座小木桥,使人感觉身处山村,却又似在水乡。

我们从村口进去,有座石桥,名驷车桥,始建于宋。桥的命名,是由于宋代卢村出了一位显赫的人物卢臣忠。古人认为,驷马高车,非显贵者不得乘坐。卢村人以“驷车”命名桥是为了显示卢氏家族的高贵。

村中有一水圳,是人工修筑的沟渠,它从村西的下门溪横穿村中,在村中呈弯曲蜿蜒状,使水圳碧水淙淙,更显活泼,由村东头出,接上前街溪。

在卢村,生命似真正安逸的水滴,叩响音乐般清悦的声响,闻到碧树绿叶花朵清芬,放下一身仆仆的风尘。

沿着一条深深的长巷,信步向前走进村落。一色条石纵横铺贯,时间老人早已把它打磨得凹凸不平、整碎不一。沿巷弄两侧徽式建筑鳞次栉比,高高的马头墙,黝黑的小青瓦,突兀的房檐,本色的木板门构成了一座座徽韵浓郁的民居。

漫步卢村,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马头墙,古民居,还有代代传承的那乡音古韵,行摄中陶然忘忧。

徽州第一木雕

卢村最有名的就是号称“徽州第一木雕”的木雕楼,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宅院。是卢氏三十三代传人卢邦燮于清道光年间所建。

卢邦燮(卢百万)早年经商,家富百万,后来转入仕途。他妻妾成群,除大夫人外还娶了四房姨太太;为能金屋藏娇,共修建了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和玻璃房等宅院,并请能工巧匠来雕梁画栋和对门窗等雕刻,历时二十多年;传说到卢的女儿要出嫁时,木雕还没有完成呢。

直奔木雕楼群中最精华的志诚堂,有门厅、正厅、后厅三进,是卢百万的大房、二房和父母合住的地方。

正厅的雕刻最漂亮,左右两边各有八扇门窗,门窗的上半部刻着精细的花纹,下半部刻着寓意吉祥的图案和历史传说。可惜的是,志诚堂的很多雕刻人物在文革时被削去了头部。

裙板是木雕楼门板雕刻的精华所在。一般人家的裙板是不做雕似的,木雕楼却不同,每一扇门板下都雕刻一个故事,有“苏武牧羊”“太公钓鱼”“羲之戏鹅”……一副副看过去,就看过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志诚堂的木雕,内容繁多、雕刻精湛、气势恢弘。徽州有俗语:“千金门楼四两屋”,志诚堂门楼自然威严庄重、精致华贵。

进出志诚堂大门巷弄两端的门墙上有“西辟延秋”、“东启长春”题额,语出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三都赋》,一条过弄再长有多长?这是比较出来的气势,或许隐匿着卢氏先辈对前景的期愿。

传说志诚堂房屋木雕装饰,20多个工匠花了4年时间才完成。其实,思成堂、思济堂、贤德堂、崇德堂、思义堂、述理堂等,七位叔伯兄弟居住的房屋,都是价值不菲的民间精品建筑。

如今卢百万的后人仍然生活在这里。

雉山村党总支书记说:“通过民间融资、政府补助的方式吸收社会资金460万元,先后成功抢救性修缮了贤泰堂、述理堂、华生堂等濒临倒塌古民居,‘徽州木雕第一楼’,每年吸引大量游客驻足。”

目前,村内古迹遗址保存完好,明清古民居建筑共56幢,村口明代迎凤古桥与宋代肆车古桥互为垂直古朴大气,描绘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村落画卷。

发展与艺术

一个村子如果只有房子可看,这个村子还有什么值得留念?

“天开羊栈胜境,地辟灵邱雉山”。这个古老的村庄,文风昌盛,默默地传承着优秀的文化基因,保持着自己的个性。

结合村史文化,打造卢村村史馆;借助传统文化,制定《红白喜事十二条》,将“卢村三风”制成竹牌悬挂在村民门口,实实在在的营造以“孝”为核心的家风、以“德”为核心的村风、以“和”为核心的民风;卢村每年元宵节举办灯会,龙灯最长时一条龙灯有三十四节,九条龙灯形成“九龙出海”之势,成为卢村特色民俗。

这几年,雉山村围绕“打造美好乡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文明乡村”的建设目标,全面启动了“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着眼于传统建筑、公共节点、配套设施、花园田园等细微之处,通过“微改造”实现了“大变化”,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格局。

采撷田园美景,收获艺术灵感,颜值极高的雉山村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心驰神往。他们来这里居住、创作,举办展览,组织沙龙雅集,汲取艺术养分、交流创作心得。

吴大千就是其中之一。

“吴大千来我们这里定居有20年了,来了就不想走了。”吴大千是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士、《锦绣中华》万里画卷作者。雉山村一位村民与其交情深厚,他告诉我们,吴大千在徒步走中国时来到这里,强烈的艺术创作灵感,最终让他选择在雉山村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及艺术馆。


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卢村山水

一座座令人惊叹的徽州木雕

古香古色与新时代发展相融合

怪不得前人感慨道——

千般景色借无景,走过卢村我做仙。


编辑:洪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