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如果把河道比作抗旱灌溉的“大动脉”,那么直通田间地头的中小水利设施就是“毛细血管”。近来,歙县持续高温少雨,地表干旱。当前正值水稻、玉米、青豆等农作物的生长关键期,郑村镇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引水节水工作,疏通“毛细血管”,将汩汩清流送进农田,全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8月16日,走进郑村镇堨田新村,200多亩水稻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伴随着电灌站机器轰鸣,丰乐河主干道的清水沿着沟渠流向村内每一块稻田,村民们随之进入稻田进行管护。据了解,八月份正值水稻抽穗开花和灌浆结实期,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但连日来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村内农田用水一度紧张,为保障粮食安全,村内启用电灌站,进行灌溉。“一个多月没下雨了,旱地是需要用水来灌溉的,现在水源直接到田,还能节约用水。”村民舒志谊说道。
在保障灌溉用水的同时,郑村镇还投入资金对电灌站的管道进行升级。原先的管道因使用年限长和材质等原因,导致管道漏损,压强不稳定,出水量不足,无法满足所有稻田的灌溉需求。改造后的管道在48小时内就能将片区所有稻田完成一次灌溉。
郑村镇是歙县粮食主产区之一,在2022年7月初,镇党委政府对全镇的13个电灌站进行了一轮检修维护,保障机器正常运行,确保粮食种植农田能得到灌溉。面对当前旱情,镇内加强丰乐河灌区饮水灌溉力度,提高保墒力度,及时为农作物“消暑解渴”,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郑村镇水利站站长吴跃明说:“丰乐灌区北干渠那里有点拥堵,我们已经组织挖机和人工清理了7天左右,预计20号左右,北灌渠可以开始放水,棠樾片区3000亩农田能够得到有效灌溉。”
编辑:洪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