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的成就 黄山这十年】创意创新 崛起赶超 愿景变风景

2022年08月07日 15:49:36 来源:黄山新闻联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特别是近两年,是黄山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最具活力、最富激情、最放光彩的时期之一。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三捧“长安杯”、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黟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递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和历史文化“双名城”城市。因山名市、以文立市、以旅兴市的黄山,成为世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宏伟目标,系统部署了建设“五个之城”的具体任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则明确提出“支持黄山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在更大格局更高层面赋予黄山发展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近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响亮地提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最美丽乡村、最美风景线”,全面美化优化城乡环境,赋能全域旅游,让徽州文化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让新安大好山水与时尚城市相得益彰。

“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创新实施千名人员体悟实训工程,派出各级干部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开展体悟实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着力推动体悟实训成果落地生“金”。2021年,全市通过体悟实训推动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云上黄山”数字政府等59项改革创新做法,直接引进签约项目143个、协议投资总额276亿元;成功举办“创意黄山·点亮未来”亮相大上海、央视新闻《创意黄山·徽匠传承》等宣传活动,组建黄山市企业对外发展联合会,推动黄山的生态文化“富矿”走向大市场、融入大格局,汇聚起推动黄山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拉开,茶园绿色防控成为其中重要一环,从源头减少对河流的污染,村民们纷纷种上了有机茶,不仅绿了山野、清了江水,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试点经验在全省和全国其他10个流域、15个省份复制推广。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市创新推广生态美超市、农药集中配送等特色做法,率先建成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投入运营,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国全省前列。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实现我省排污权交易零突破。

今年初,无论是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还是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规划,都把黄山作为重点旅游城市、国际旅游城市。随着我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和黄山旅游市场振兴十大举措的推出,一系列普惠、特惠、奖励政策落地扎根,我市旅游市场走出疫情带来的阴霾,随着暑期的到来同步升温、复苏。据统计,7月份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3.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9.73%,其中,7月30日接待游客17632人,创景区今年单日接待量新高。

岁月因奋斗而精彩。今日之黄山正以开阔的眼界、开放的胸襟、开拓的姿态走出去、引进来,以一座世界名山的高度与全球对话,努力把崛起赶超的愿景变为现实发展的风景。


编辑:洪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