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今年以来,歙县大力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通过项目引领、修缮保护、业态打造等,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价值的徽州古建筑、古文物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时代光彩。
7月25日,在北岸镇大阜村的潘氏宗祠维修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按原结构恢复墙体、加工更换残损的木构件。据了解,潘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项目总投资近150万元,2022年6月开始修缮,施工方严格按照明代中期的徽派建筑规制进行修缮,对每个雕刻木构件的处理、每处布局陈设、每个毁损构件的更换都审慎严谨、精益求精,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留宗祠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征。项目现场安全员蒋海飞介绍道,“我们采取的是最小干预原则对它进行修缮,整个作业面已经打开,按照施工方案逐步推进。”
近几年,歙县先后争取和整合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国保省保集中成片文物保护工程等项目以及专项补助资金2亿多元,有效实施了徽州古城和古镇、古街、古村落综合整治,推进国保单位许村古建筑群等1000多处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2022年,歙县计划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重点修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古建筑50多处,以及4处国保单位消防工程系统建设和兼职消防队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全县文保单位防护能力。
在注重文物保护的同时,歙县还积极发挥文物资源特色优势打造新业态,利用祠堂、名人故居等文物建筑打造成一批民宿客栈、摄影之家和红色教育基地。
县文物事务中心文保股股长邵懋根介绍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接上级文物部门,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立项和资金申报工作,全面完成本年度文物保护计划和目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的合理保护利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洪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