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必须践行
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广大干部的谆谆教导,是我们开展推动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
7月2日,在省辖市二季度工作点评会议上,郑栅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用实例指出存在的问题。他强调,作风问题背后是政绩观问题。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努力把各项工作干成一流、做到极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落实。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和格局境界。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任务艰巨而繁重。时代呼唤干部有担当,时代需要干部有作为。
实践证明,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结果留下后遗症,“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的检验是公正的。
新的奋斗征程上,各级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过程,就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坚强党性、摒弃私心杂念,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只有以兢兢业业的努力和尽心尽责的实干,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收获历史沉淀之后的真评价。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为了实现更大更好发展。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高效发力,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把各项工作干成一流、做到极致,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编辑:洪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