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年来,祁门县祁红乡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建强组织体系、凝聚多方合力、畅通交流渠道、加强志愿服务上持续发力,不断破解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党建引领“桥头堡”。按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延伸至末梢”的工作思路,构建“乡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网格员”四级组织架构,建设网格党支部44个,网格员44名,形成覆盖广泛、组织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网络。设置“党员先锋岗”、认领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担任网格长,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加强与群众联系,广泛收集梳理基层治理中的难题和需求,形成“群众点单、网格员派单、党员接单”模式,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挥退休党员余热,借助老党员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引导他们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提出针对排查矛盾纠纷调解、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凝聚多方合力,织密群众自治“一张网”。推行多元联动调解,构建矛盾纠纷化解“闭环链”,整合综治中心、司法所、信访、民政等部门力量,依托网格化管理基础,以“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室为原点,向辖区3个村流动扩展,让调解工作从室内转向室外流动起来、机动起来,推进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培育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建立社会治理“人才资源库”,摸排辖区内乡贤、五老等人员,打造“党员群众议事亭”“村民议事点”等群众说事议事场所。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8起,化解成功率100%。
畅通交流渠道,绘好协商议事“同心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搭建“连心桥”调解室、协商议事室为平台,形成“提事、议事、理事、决事、监事、评事”的民主“六步法”机制,做到自治有效、德治灵活、法治严肃。紧紧围绕治理和服务两条主线,由包片领导、包组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和网格员等组建社情民意倾听队,进村入户听民意民情,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执行意识,提升执行能力。全面排查梳理3个村的矛盾纠纷,构建形成“收集—交办—反馈”的闭环模式,让为民服务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同时以入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及时搜集反馈群众需求,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的服务,进一步推动全乡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多样化。
立足群众需求,激活志愿服务“新引擎”。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先导,积极探索建立覆盖面广、接地气、影响范围大的基层自治组织,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机制优势,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最美婆媳等评选活动,举办农村电影进基层、送戏下乡、读书分享会等文化活动,在全乡营造弘扬道德新风尚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道德底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阵地,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累计为群众提供社保医保代办、爱心义诊、代缴燃气费等便民服务100余次,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编辑: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