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杨村乡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不断加强优秀致富人才培育,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完善“乡联村领导+支部书记+龙头企业”三级包保制度,将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村级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乡党委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配套系列奖补和帮扶政策,组织村书记相互交流,并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落实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村集体、农户分别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形成集约化发展效益,全乡5个村党(总)支部均成立了适合村情发展的经济合作社,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4.8万元,其中通过村经济合作社经营销售农产品及自制品77.38万元,占总额50%。
强化人才培育,增添发展活力。深入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优化工程,将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教育培训内容,提升抓党建、促增收的水平和能力。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注重从青年农民党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退休公职人员中筛选优秀人才,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着力做好培养、推荐和使用工作,累计培养村党组织后备人才15人、致富带头人32人。发挥人才促发展作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模式,邀请农业专家、乡内致富带头人开展种养殖培训会,深入现场指导,开展技术交流,强化发展活力。
强化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动力。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巩固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链,面向社会各界、乡贤和企业家招商引资,投资开发农旅综合、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已先后建成胡川村、山口村香榧基地、篁村村兰坑口中药材基地和山头水库冷水鱼养殖基地、梅川村龙坦休闲垂钓基地等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做优“把一份徽情带回家”,实现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持续提升。发展“红色旅游”,整合步道、古桥、水系等资源,挖掘篁村村“打不死的刘奎”、梅川遭遇战方志敏遗址等“红徽故事”打造旅游线路,让游客走进来、留得住,带动村民增收,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