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徽州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及时总结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经验,推行村级网格化管理,以党小组为中心枢纽,创新“1+1+4+N”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推进基层治理更加有效。2020年7月,在潜口镇坤沙村、洽舍乡张村村开展试点工作,今年将逐步推开。
成立“1”个组织,织密治理网络。依据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分布,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坤沙村和张村村分别划分5个网格,“1比1”配套成立10个功能党小组,配备10名乡镇级联络员、10名网格长、50名网格员,网格长由村组干部、有威望的老党员担任,网格员由居住在网格内的党员、村民小组长、村级后备干部担任,实行网格党小组领导下的网格长负责制。同时,依托网格成立服务站,网格长即为站长,网格员即成员,织密网格化治理网络。
打造“1”个阵地,保障顺利运转。利用网格长家中或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村级公共场所,设立“党员活动室”(即“网格服务站”),坚持一室多用,每月组织党员学习政策,安排党员群众民情恳谈、说事议事,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农村实际推行议事“板凳会”,即精简形式又便捷高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网格党支部共召开议事 “板凳会”22次,组织党员集体学习12场次,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传5场次。
调动“4”类人员,凝聚共建合力。坚持区、乡、村三级联动,建立区直包村干部、乡镇联村干部、“肩并肩”民警、本村群团组织“四类人员”包保联系网格制度,通过定期会商、把脉指导,带头示范、服务群众,引导各类服务资源下沉网格。2020年以来,2个村共联合“四类人员”共同参与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200余人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40个,帮助群众办实事32件。
创设“N”项机制,提升治理实效。围绕建立网格员联户包保、网格党群议事、网格党群议事、网格事项发现处置和反馈等,因地制宜创设N项网格治理机制,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治理什么,群众关注到哪里就把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哪里。如潜口镇坤沙村27名网格员包保联系324个农户,规定每人每月至少上户1次;又如洽舍乡张村村依托电信技术平台,投入12000元在网格内安装20个监控探头,确保社会治安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