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今年以来,黟县采用“线上+线下”消费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强化扶贫产业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双管齐下推进消费扶贫。
日前,县融媒体中心帮扶人来到碧阳镇星火村贫困户项春明家认购农副产品。项春明夫妻都有残疾,这两年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办起了一个小的养殖场,养了600多只鸡和鸭。“本来都要拿到市场去卖,他们来买,我就更轻松点。”项春明说。星火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185人,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户,不少人家中的农副产品滞销。作为星火村帮扶单位,县融媒体中心党员干部根据各自需求,纷纷订购了大米、鸡蛋、菜籽油、猪肉等一系列农副产品,解决了贫困户销售难的问题。
又到了一年一度采摘覆盆子的季节,为切实推动消费扶贫,促贫困村贫困户增收,黟县县委组织部联合县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带货树莓(覆盆子)促消费扶贫”主题党日活动,县直各单位、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深入联系村开展覆盆子采摘,同时带头认购茶叶、干笋、土鸡蛋等农产品,利用“朋友圈”为贫困户“带货”。据统计,全县共开展带货树莓活动12次,51个县直机关单位419名党员干部帮助采摘覆盆子110亩780余斤,认购428斤,销售额达10830元。
在黟县渔亭镇汪村电商线下体验中心,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抖音直播推荐新上市的土蜂蜜和茶叶。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方勇伟介绍,线上销售扶贫成效明显,回头客多,截至目前,黑玉米销售额6万多元,茶叶1万多元,贫困户增加了不少收入。
在柯村镇金桂别院民宿里,淘宝主播和柯村镇镇长正通过直播摄像头向网友们推荐柯村镇的特色农产品和黟县“五黑”农产品,以直播的方式,让消费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环境。新颖的线上消费方式,不仅让线上的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也解决了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困境,据了解,在当天短短3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就有近6万网友关注,线上成交230单。
一头连着贫困地区和群众,一头连着广阔市场,消费扶贫成为脱贫攻坚中的“短平快”项目。4月底,黟县出台了《关于开展消费扶贫的实施意见》,倡导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对全县所有扶贫产业的农副产品信息进行摸排汇总,对每一个贫困村都梳理出一个消费扶贫产品清单样表,然后再通过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两种方式对这些农副产品尤其是滞销的农副产品进行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全县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的销售农产品已达400万元,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收入。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