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徽州区西溪南镇: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04月24日 09:07:37 来源:黄山新闻网

近年来,徽州区西溪南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一抓双促”,不断加强对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全面夯实基础、挖掘潜力、搭建平台,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全镇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90.3万元,增长22.4%,有3个村超过50万元,其中西溪南村突破100万元。

强化组织激热情,凝聚发展向心力。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筑牢基层组织,夯实村级发展的基础。一是配强带头人。把村级组织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把个人的经济发展能力作为标准之一,注重选拔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高、“双带”能力强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特别注重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全镇村“两委”成员中,高中以上学历占77%,致富能手占86%;6位党组织书记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二是激活动力源。去年先后召开座谈会、培训会12场次,把村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先后组织各村党组织书记赴深圳前海、杭州桐庐等地参观考察,亲身感受发达地区发展的胆识、创新的勇气;在村级层面同步开展 “融杭”学习讨论活动,引导村干部找差距、浓发展氛围、强化发展意识。三是拉紧责任链。从严落实村干部管理若干规定和“八要八不要”要求,创新党组织“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量化考评,持续推动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年终述职测评重要内容;建立村书记列席镇党委会、村集体经济月报告等制度,让村干部经常性思发展、谋发展。

因地制宜明思路,挖掘发展内生力。上下联动,汇集各方智慧,挖掘发展潜力,不断明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一是逐村理清思路。借助联合党委和“多企帮多村”等区级平台,选派6名镇领导担任村级党建指导员,分别牵头与6个区直机关和13家联系企业开展联合调研,利用各单位优势,指导各村认清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产业特点等实情,编制6个村经济经济发展四年(2019-2022)规划。二是分村差异推进。在调研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品” “一村多策”, 形成西溪南乡村旅游、竦塘特色种养、坑上电子商务、琶村红色旅游、东红扶贫车间、石桥蔬菜交易等有特色、有差异的发展之路。如西溪南大力发展文创设计、徽州民宿等业态,去年接待游客36万人次、旅游收入3亿元,促进村集体增收35.3万元。三是完善公司运营。引导各村成立村级运营平台,全镇4个村先后注册成立了6家村级公司或合作社,注入村级资产,畅通经营渠道,积极发展实体经济实现增收。如坑上成立上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每年增收约6万元;琶村成立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村级小型水利和美丽乡村后期管养,每年增收约4万元;西溪南丰南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上村民宿集群物业管理,每年增收约25万元。

政策支持搭平台,提升发展助推力。用足用活上级扶持政策,出台系列的激励措施,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带动。依托全区 “村级招商、财政奖励”利好政策,出台实施细则,每年年终对村级引进的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后予以奖励;实行“村级提供信息、政府接待洽谈、镇干跟进服务”的方式,提升招商效率。去年以来,全镇6个村均有招商实绩,提供有效信息21条,成功引进项目11个,获区镇奖励83万元。二是项目建设拉动。把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与村级发展紧密结合,同谋划同推进,不断拓宽经营性收入渠道。如坑上、竦塘分别立足泉水鱼和小黄牛养殖传统优势,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特色养殖,2019年村集体增收5万元和21万元;竦塘、琶村等4个村依托项目服务建成生态公墓,实现了上级投入转变成村级集体资产,每年增收60万元。三是深化改革促动。把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引导各村紧抓“三变”改革,多形式盘活集体闲置资金资源资产。如西溪南发挥区位优势,利用选派干部发展资金和征迁村级预留资金先后建成1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3000平方米蜂产品交易中心等经营性资产5处,年增收35万元;坑上村通过改建老村部,建设电子商务线下体验中心、旅客接待服务中心,年增收4万元。四是整合资源联动。将各村资源优势纳入全镇通盘考虑,采取“资源互补、联合经营”的方式,积极探索“飞地经济”促集体经济增收。如竦塘与坑上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共同在西溪南选址建成800平方米的保鲜冻库,每年增收12万元;琶村用活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石桥以土地入股,联合建设5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每年可增收2万元。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