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年来,黄山市歙县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把红色村建设成为促乡村振兴“红色”样本,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廉洁工程,目前全县已打造8个红色村,成效较为明显。
建强红色堡垒,铸就乡村振兴新引擎。发挥“领头雁”效应,选好建强班子,对8个红色村“两委”干部配备及履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组织推荐8名返乡能人和致富带头人担任书记,调整充实第一书记及“两委”干部27名,精心举办红色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和“两委”干部集中轮训,有效提升“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旅外人才库,实施“农村党员人才回归计划”,成功发动16名本土人才返乡生活创业。旗帜鲜明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全面推行“工作汇报会、分析会、协调会”、“党群联席会议”等制度,指导各地建立村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和各类组织小微权力清单,明确由支部委员担任各类协会组织带头人,坚决防范打击黑恶、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渗透干扰。狮石乡狮石村,引进三地狮石、白际、中洲旅游发展合作项目,围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两大主题,深入挖掘和宣传红色资源。推动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中草药“白芨”等产业,得到村民的信赖与支持。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组织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起作用,努力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推动发展、带领致富、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中坚力量。溪头镇汪满田村分片设立4个党员责任岗,成立2支党员服务队,要求每名党员佩戴党徽、身穿红马褂、在家门口悬挂“共产党员户”牌匾,亮出党员身份服务群众。上丰乡岩源村按照“三个在先”原则统领农村各项工作,做到党组织设置优化在先、党组织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村党组织团结带领全村各种组织和党员群众,发展红绿相间红色旅游,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从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了全县闻名的红色旅游示范村。
建好红色阵地,树立乡村振兴新形象。加强工作和服务阵地建设,按照“党建元素庄重、功能设施齐备、环境氛围优良、党员群众满意”要求改造升级党群服务中心,为高质量服务群众创造了良好条件。高标准建设行政村和村小组两级党员活动室,激活做实乡镇党校及各村分教点,抓好“一校一室一中心”在农村的应用,严格“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身边的人和事,组织党员群众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学会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农村工作、推动农村实践。加强宣传和实践阵地建设,精心打造红色驿站、红色长廊、党建文化广场、红色一条街等主题阵地,巧妙地把红色元素嵌入美丽乡村创建中,让每一个革命场景、每一处乡村景观,都成为党员群众回忆思考、领悟初心的“教科书”。武阳乡洽河村新建党群活动阵地,经常组织党员在此上党课,开展便民利民、政策宣讲等活动,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弘扬红色文化,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发挥资源优势,做好“红”字文章,通过纪念馆、纪念雕塑、红色墙画、红色标语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展示本村本地区的革命历史及红色人物,做到红色印记随处可见、红色历史家喻户晓、红色英雄人人尊敬。统筹县乡村三级力量,指导各地对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进行“拉网式”普查,深入挖掘整理革命事迹,梳理修缮革命遗址遗迹12处,加快岩源、竹筒坦、蜈蚣岭等“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让许多尘封的红色历史重映光辉,打造革命老区红色精神标杆。组建专业讲解员队伍,开设专题培训班,讲好红色故事,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把景仰先烈的情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投资208万元支持红色旅游项目,扎实推进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工作,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广大群众无偿捐赠革命遗址遗物,积极参与“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打造一批不同层级、不同规格的政德教育、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吸引了各地党员干部前来瞻仰红色场馆、接受红色教育。据统计,在红色村建设中,党员带头参加义务劳动累计800多人次,带动群众捐献革命遗址产权房屋5处,捐赠革命遗物86件。
发展红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县乡村三级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逐村制定扶贫项目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通过政策扶持、盘活集体资产、支持以党员为主体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形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经打造,一些项目立竿见影收到效益,村党支部的组织力也逐渐增强。狮石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推进产业振兴、培育乡村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发挥生态农业优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璜田乡蜈蚣岭村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生态富民产业,“蜈蚣岭白茶”等品牌远近闻名,村民年人均增收近千元。上丰乡岩源村推行“公司+合作社+种养示范基地+贫困户”模式,先后成立3个以党员为主体的红色经济合作社,推动建立名优茶示范基地、香榧示范基地、油茶基地,达到既“输血”又“造血”的长效脱贫效果。红色村产业经济效益显现后,用于支持全县革命遗址管理提升和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计划打造一批“红色旅游+脱贫富民”示范村。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