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反映黄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及时推广试点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展示社会治理新举措、新成效,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市委政法委对近年来社会基层治理创新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梳理汇总,择优开展“社会治理创新”系列报道,在“创新市域社会治理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黄山”专栏中刊出。
“乡贤+”的歙县模式
歙县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厚重的历史积淀在这里孕育出了深邃广博的徽州文化,近年来,歙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理的同时,尝试从传统徽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打造具有本土基因的乡贤文化,将传统徽州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创新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徽文化之乡、安徽省平安县等称号。
以“三大平台”为依托,搭建乡贤干事的舞台
成立理事会。在全县28个乡镇60多个村成立乡贤理事会,设立专门活动场所,制定乡贤理事规则,打造乡贤干事创业的舞台。深渡镇定潭村乡贤理事会,动员退休干部、村里威望高的村民积极参与,协助调解邻里纠纷、参与群防群治、兴办公益事业。溪头镇蓝田村注重挖掘古贤事迹,整理名人史传,该村乡贤叶丽昌自1996年起收集整理村史文化资料,历经20载,用“愚公精神”成功编撰《蓝田村族志》,为村民留下了看得见、记得住、印象深、感染力强的乡愁记忆。全县共建成乡贤馆13个,通过县志、村志、族谱、家谱等历史资料,挖掘搜集整理古今乡贤150人。
搭建连心桥。歙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人,不乏有许多成功人士。县委、县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全国优秀农民工钱金棠,18年来,带领街源深山区上千名农民去湖州从事建筑工业,为家乡创造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和“中国好人”,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深渡镇定潭村将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组建微信群,他们怀着对家乡的感情,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参与建设村间道路、健身广场等,建设美好家乡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全国人大代表、乡贤姚顺武工作室挂牌成立
融入网格化。将乡贤纳入网格员队伍管理,引导他们走村入巷,采集基础数据,上报综治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处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苗头隐患,成为社会治理“移动的探头”。深渡镇大茂社区书记姚顺武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业余兼职牙科医生,2018年成立人大代表综治工作室,发挥其全国人大代表的影响力、乡贤的公信力、牙医的亲和力,履行纠纷化解、信访接待、法治宣传等职责任务,工作室成立以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该做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肯定。
乡贤姚顺武接受长安杂志社、治安瞭望杂志社采访
以“三项活动”为裁体,扩大平安善治的影响
传优良家风引向善之力。歙县注重收集乡贤文化中的家训、家规、家风,古为今用,引领村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定潭村“张一帖”家族传承至今已有460余年的历史。张氏家族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为家训,世代相传,遵行不悖。“张一帖”家族传承人李济仁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中纪委网站推出“张一帖”家风栏目。定潭村委会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张一帖医博馆、文化墙等载体,大力宣传“张一帖”良好家风,引导全体村民见贤思齐,见德思义,凝聚积极向上、崇善爱美的正能量。全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展示具有传承意义的族训家规300余条。
评各级好人立处事之标。歙县注重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做到学有样行有范,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传递文明向善的社会正能量。多年来,持续组织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孝心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好儿女”“好邻里”“好家风”“好家训”等“十项创评”活动,引导城乡居民向上向善,做文明人。全县有13人入选“中国好人”,涌现各级道德模范160多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64人。县“安徽省陶行知慈善助学基金会”累计为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300余万元,助学2900人次,20位发起人获“歙县慈善好人”荣誉称号。
深渡镇定潭村乡贤吴莲英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
办民俗文化扬清正之气。突出文化惠民,每年举办民俗文化节,将平安和谐元素和具有本土基因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古城人民和外来游客在享受视觉盛宴和文化大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徽文化的熏陶。三阳镇叶村的叠罗汉是古徽州最负盛名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每逢农历闰年的元宵节,叶村的老百姓都要进行一次规模庞大的叠罗汉表演,不仅表达祈福辟邪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也寓意着相互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和合精神。此外许村镇的大刀舞、长陔乡的目连戏、雄村镇的跳钟馗等民俗活动,都包含着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祈求平安的合理内核,营造共创平安共享和谐的平安建设氛围。
以“三个倡导”为引领,夯实和谐稳定的基础
倡导行业自律规则。歙县大力发展协会、合作社等民间自治组织,以行业为单元,以协会组织为纽带引领民间力量。新溪口乡柑桔协会,多方争取项目资金500余万元,组织引导广大桔农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年销柑桔5000吨,未发生一起重大矛盾纠纷。深渡镇定潭村成立茶叶销售互助社、绿色食品茶叶协会等组织,倡导公平交易,童叟无欺,既维护了村民的利益又避免了矛盾纠纷的产生。在组织农民生产致富的同时,也通过合作社内部的行业自律规则,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乡贤参与侨乡法官工作室调解跨国离婚纠纷
倡导谦和礼让风气。徽州人自古注重礼仪,有“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美誉,徽州人在日常生活中,讲究规矩,举止文雅,谦和礼让。县委、县政府在广大中小学开展德育课、法制课、经典颂读、成人礼宣誓等活动,让孩子在成长中不断接受义利观、廉耻观、荣辱观的教育,树立良好的品行规范;在农村开展“邻里互助社”活动,让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感受到温情大爱。溪头镇蓝田村“蓝田米街”原先是一条只有1米宽的无名小巷,随着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善,小巷已严重影响到村民的正常通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村里决定对这条小巷进行硬化改造,街边的两户村民主动向村里提出将自家院墙向内让进一米多,方便大家通行。“蓝田米街”因此美名远扬。
倡导优美文明生活。近年来,歙县打造了一批特色小镇,深渡镇跻身国家“美丽宜居小镇”,昌溪乡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石潭、坡山、卖花渔村、定潭、蓝田等一大批特色村落成为中外游客的乡村游首选地。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化品味,全县共建文化广场35个,建文化墙54面。宣传村规民约、家训族训、身边典型。定潭村歌入选全国“十佳”村歌。通过文化的浸润,歙县城乡社会呈现出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村风和畅的大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