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周末上午,一个人呆在营区宿舍,不停地摆弄着手机,先给父母打个电话,又同妻儿视频通话,再与同学微信聊天。科技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让我顿感不再寂寞。这时传达室打来电话,告诉我来了封信件。好多年没有收到信了,颇感意外惊喜的我一路飞奔过去,拆开一看,大失所望,信件原来是某外地某公司的推销广告!扫兴归来,突然想起书柜里曾放着几封早年的书信,不如找出来怀怀旧。
翻开泛黄的信笺,那些陈旧的墨迹,好像嵌刻着岁月的印迹,书写着青春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虽然在发达的信息化时代,纸笔鸿雁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野,但揭开尘封的记忆,曾经的鸿雁往事依旧历历在目,军旅生涯的酸甜苦辣让人回味无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安徽应征入伍来到祖国西南边陲的怒江大峡谷。那些年,书信好似美丽使者穿梭于边疆和家乡之间,在人隔千里路悠悠的境况下,远离家乡的我们一直依赖着写信的方式维持着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传递情感、化解思念。每次写信,定是情感的聚焦和释放,训练的苦、生活的乐、成长的喜,一一在信中真情诉说、娓娓道来,可谓提笔即是思念,落笔即是倾诉,收笔即是期待。每当收信,定是情感的守望与慰藉,总能从字里行间读懂父母的嘱托,知晓亲人的平安,获悉好友的进步,信里的每个文字都是家乡跳跃的音符,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透过文字,书信承载着我对家乡的情感世界,作为精神养分调剂并支撑着那段青春时光和激情岁月。
记得在新兵连时,写家信就是部队一道特殊的风景。由于训练紧张,除了周日以外个人很难再有写信的时间,不过一旦遇有大雨天气无法开展室外训练,连队有时也会统一安排集中写家信。因为没有板凳,我们就统一蹲在墙角边,将纸铺在大腿上写,如若班长不在,也会悄悄趴在地铺上写信。当然,寄信时一定不会忘记夹上两张新拍的军装照炫耀一下,然后满心期待对方的回信。训练场上,一旦见到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从远处而来,望着鼓起的绿色邮包,心中喜悦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但信件一般都会通过连队通信员转交到班长手中,能否第一时间拿到得靠自身的工作和训练表现来决定,表现好读信是奖励,表现不好扣押是惩罚!班长将信散发下去后,大家表情或喜或忧,没收到的愁眉苦脸,收到的喜笑颜开,特别是那些同时收到好几封的,拿到信后都会兴奋地寻找僻静之处细细品读,生怕看丢了一个标点符号,耳旁只有翻动纸页的响声,或在动情处潸然泪下,或在高兴时笑容满面,其实就是一份牵挂与惦念。看完信大家一定会小心翼翼地将信件折叠好珍藏好,以待空闲之时再重温。如若有谁女朋友来了信,只要被知晓,必定会被班长要求当众大声宣读,好让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下连队后,交通更加不便,部队离家乡又多了一天的车程,而书信邮寄到家的时长更是多了两三天,通常需要半个月时间,如遇泥石流冲毁道路,则须数月之久。那些年,枯燥的业余生活大多靠写信打发,一写就好几页,一寄就好几封,好在义务兵期间普通信件免费邮寄。为了提速收信周期,我们的信件大多通过每天仅有的两辆开往州府六库的客车司机帮助邮寄,或是委托单位出差、探家人员代为寄发。有一次,得知司务长准备第二天到支队报决算,在没有电的环境下,大家连夜围着烛光匆忙写信,期盼这些信件经他之手尽快飞到收信人之处!自打司务长带着几十封信去六库后,大家就开始数着日子,翘首以盼对方回信。可是一两个月过去,仍不见回信。到了第三个月,有位战友实在忍不住找到司务长,问及书信的事。司务长一拍脑袋,长叹一声,原来他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他羞愧地从旅行包中找出了这一大沓书信。为此,司务长当天特地给大家加餐以表歉意,但很多人还是吃不下去!
在信息闭塞的年代,书信作为互通信息的桥梁,一旦中断,往往会给人造成音讯全无的不安。记得有一次,邮局送来的一份加急电报让我心头一惊,打开一看却只是“盼来信”几个字,我突然意识到,由于工作忙已经有两封家信没有回复,难怪父母为我担心。当然,由于路途遥远,遗失信件也在所难免。入伍后,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能考上军校。在如愿被军校录取时,我第一时间向家中写信报喜,同时将多余的被装打包寄回家。然而,半个月之后,父母只收到了包裹却不见信件,看到寄去的被装,家人顿觉心灰意冷,以为我即将退伍返乡所以才会寄被装回家。直到收到我从军校寄出的信,家人才终于转忧为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是当战士期间那一枚义务兵免费三角邮戳,或是提干后一枚小小的邮票,传递着的都是彼此之间的思念与牵挂,让那些不便直面沟通的语言、不便当场表达的情感可以在信笺上流露。从当兵之初到电话普及,家信的鼓励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使我慢慢学会怎样把士气鼓起来,如何把怨气消下去,做到失意时不灰心,得意时不忘形。一纸漂亮笔迹和流畅文字总让人赏心悦目,一纸真情沟通和温情关怀总让人如释重负。通过书信,我及时了解父母的身体情况、姐姐的工作情况和弟弟的学习情况,家中的事共同分担,亲情更加浓厚;通过书信,我与当年几位要好同学畅谈人生,相互鼓励,同学情更加纯真;通过书信,我与战友们交流工作心得,共同成长进步,战友情更加亲密。
这几年,随着通讯科技的日渐发达,智能手机得到普及,微信、微博、QQ等通讯方式如潮水般方兴未艾,寄托情感的鸿雁俨然被取代,我也紧随潮流追赶时髦,再也没有提笔写信,也不再期待别人来信,但始终对书信有着特殊的情感。
作为一种情感寄托,作为一种沟通载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书信一直陪伴我度过那段最富激情的青春岁月,当年保存的书信仍然是我的精神食粮,那些鸿雁往事依旧充盈着我军旅生涯的美好回忆。
今天,在部队刚刚改革转隶之际,我将再次提笔书写家信,汇报军旅心得,表达军旅情怀,讴歌军旅战果,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