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三部收音机

2019年08月21日 09:05:33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储正茂

  每天清晨7:00,我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收听最新的国内外重大新闻资讯。多年来,我几乎天天如此,已经形成习惯,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如今电视、手机、电脑、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用收音机收听新闻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我为什么偏爱这种方式呢?因为一边收听,一边可以做其它事,能做到两不误两受益,这是我喜欢它的主要原因。这已经是我人生中使用的第三部收音机了。说到收音机,我有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

  我的第一部收音机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家里买的,那时候农村有一部收音机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记得它是红灯牌,像一块砖头那么大,靠三节一号电池供电。当时我不到10岁,村里还没通上电,晚上照明主要靠煤油灯,蜡烛算是奢侈品。家里仅有的两件电器,一件是“收音机”,另一件则是“手电筒”。白天大人们去生产队挣工分没收工,我放学先回家就爱打开收音机收听外面的世界,许多小伙伴都爱跟着我,到我家来一起收听收音机。大山里收音机的信号很不好,需要不断找信号强的地方才能听得清楚,为此不断换台换波段,什么听得清楚听什么,有时听新闻、有时听戏曲、有时听说书,我们通过收音机感知外面世界特别新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村里通上了电,那是一场革命,跟煤油灯比电灯又亮又方便,开关绳一拉灯亮了,开关绳一拉灯熄了,晚上回房睡觉手里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提着煤油灯了,通电那几天开心得不得了,有时白天也去拉亮电灯过下瘾。

  几年后,我离开家去镇上念中学。再后来,家里买了一台14吋黑白电视机,接收电视信号的天线还是我手工做的,电视机既有声音又有图像,比收音机不知强多少倍,自然看电视多了,收听收音机就少了。这时物质生活慢慢丰富起来,录音机、自行车、缝纫机也进入了农村家庭。后来我家收音机什么时候不见了,都不知道。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去省城读书,课余时间相对宽裕,我又想起了家里的那台收音机,可是远水不解近渴。因此,我又挤出生活费买了一部熊猫牌小型收音机,它只有巴掌大小,放口袋很方便,平时听得最多的是当时的港台流行音乐。在学校里信号相当好,听得非常清晰,这台收音机一直陪伴着我度过了整个求学生涯。到毕业时摔过几次,也没舍得处理,我把它带回来了,直到现在还躺在家里。

  上世纪90年代早中期,我参加了工作,家里的电视也由黑白换成了大些的彩电。再后来,电风扇、摩托车、电冰箱也逐渐进入了乡村,乡亲们做饭也用上了液化气灶,再也不用为做饭而上山砍柴了,乡村生活有了极大改善。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手机、电脑、液晶电视、空调、电磁炉、互联网如阵阵春风一次次吹到了我那偏僻的乡村。如今村里看上了网络电视,网上购物也成了家常便饭,去村里小超市也无需带现金,手机一扫支付成功。随着今年6月5G商用牌照的发放,我国正式步入5G商用元年。时代在进步,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物质如此发达的今天,谁家还会使用收音机,简直不可思议。但对我来说,与收音机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家里没有它,总感觉缺了点什么,于是我又添置了一台德生牌收音机,比第一台要小一些,功能无需太多。它主要为我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以较短的时间获取最重要的新闻资讯提供便利,因此,每天早晨7:00我准时与它相约,在两不误、两受益中开始新的一天。


编辑:文潮